发布日期:2025-11-04
当AI技术告别实验室的“象牙塔”,奔赴尘土飞扬的露天矿山,会如何改写传统采矿行业的作业模式?2025年11月3日,北京大学杨仝博士到访金顶集团,开物信息与杨仝博士团队共建的“联合AI实验室”正着手研究将领先的异构多智能体协同导航技术深度适配露天矿山场景,打造矿山版异构机器人自主协同体系,为露天矿山安全、高效、智能作业按下“加速键”。

01、露天矿山作业痛点,呼唤智能技术破局
提及露天矿山,多数人想到的是广阔却崎岖的作业面、往来穿梭的重型设备,以及潜藏的安全隐患。作为露天矿山作业的“老大难”,传统模式的短板日益凸显:
安全风险高:露天矿山作业面开阔但地形复杂,边坡滑坡、落石等风险随时存在,人工巡检、爆破监测等环节,人员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概率极高;
作业效率低:依赖人工规划开采路径、巡检设备,不仅耗时耗力,还易受天气(如暴雨、大风)、人员状态影响,难以实现24 小时连续作业;
成本控制难:人工成本逐年攀升,且传统作业模式下设备利用率低、能耗高,长期下来企业运营压力巨大。
这些痛点,都在等待一场“技术革命”来破解。
02、异构机器人+ AI,量身定制露天矿山解决方案
联合AI实验室此次落地的技术,源自杨仝博士团队核心的异构多智能体协同导航框架 —— 无需复杂预训练、不依赖先验知识,其“协调者 - 探索者”架构更是为露天矿山场景 “量身定制”,让机器人成为矿山作业的 “可靠搭档”。

“协调者”:人形机器人统筹全局
露天矿山作业面广、任务繁杂(如开采区划分、运输路线规划、设备调度),人形机器人化身“智能指挥官”,基于实时采集的矿山数据(地形、设备位置、作业进度),动态规划最优作业方案,合理分配四足机器人的任务,避免重复作业或任务空缺。
“探索者”:四足机器人灵活攻坚
针对露天矿山边坡、沟壑、设备底部等人工难以抵达的区域,四足机器人凭借极强的地形适应能力,穿梭于复杂环境中,完成边坡稳定性监测、设备故障排查、开采路径勘探等任务,实时回传高清数据,让“盲区” 变 “可视”。

通过“协调者 - 探索者”架构,我们可以实现更安全、更高效、更低成本的场景适配。
安全优先,零人工暴露风险:机器人全程自主作业,人员无需进入高风险区域,从根本上降低边坡坠落、落石撞击等安全事故概率;
高效稳定,突破环境限制:不受暴雨、高温、夜间等恶劣条件影响,24 小时不间断作业,且作业效率达到人类操作水平的 95% 以上,大幅提升开采、巡检效率;
低成本适配,无需场景改造:技术无需依赖露天矿山现有设施改造,机器人可快速部署,同时减少人工与设备能耗成本,为企业降本增效。
03、产学研携手,共绘露天矿山智能化蓝图

从实验室技术到矿山实景应用,背后是开物信息与北京大学杨仝博士团队“产学研用” 深度融合的力量。“联合 AI 实验室” 探索将异构机器人技术落地金顶集团露天矿山,不仅是一次技术的“场景化迁移”,更是 AI 赋能传统矿业的 “标杆实践”。
未来,联合AI 实验室还将持续深耕露天矿山场景:一方面优化机器人协同算法,让多机器人配合更精准、响应更迅速;另一方面拓展应用场景,从当前的巡检、勘探,延伸至爆破监测、矿石运输调度等全流程环节,真正实现露天矿山 “少人化”“无人化” 作业。
当AI 技术与露天矿山的尘土相遇,碰撞出的不仅是技术创新的火花,更是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新希望。联合 AI 实验室将以此次合作为起点,持续探索 “场景 + AI” 的融合路径,让智能技术成为推动矿业高质量发展的 “核心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