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从"被动补救"到"主动避险":揭秘矿山安全管理的"聪明基因"

发布日期:2025-06-17

露天矿山的壮阔版图上,延绵数公里的作业面既是工业文明的见证,也暗藏着边坡失稳、地质突变、设备失效等风险。曾经,矿山安全管理如同行走在钢丝上的舞者——依赖人工巡检的"火眼金睛",倚仗经验判断的"第六感",传统管理模式在暴雨、震动、岩体裂隙的夹击下难以为继,在事故发生后才启动应急响应的被动模式,让安全生产始终处于"亡羊补牢"的困境。如今,随着我司智能监测系统的全面应用,矿山安全管理正经历着从"事后补救"到"事前预警"的基因进化,让安全防线拥有了"未卜先知"的智慧能力。


传统之痛:人工防线与自然力量的对抗

翻开矿事故档案,90%的悲剧都烙印着传统管理体系的无力:

人工边坡监测依赖每月2次的定点测量,难以及时发现暴雨冲刷下的局部滑移

手持设备检测爆破后粉尘浓度,20米以上的高空扬尘成为监测盲区

重型矿车碾压引发的岩层隐性裂隙,往往在数月后才显露坍塌征兆

突遇极端天气时,调度员凭经验判断撤离时机的失误率高达37%

这些场景揭示着露天矿安全的深层矛盾:人工巡检的离散性难以匹配连续作业的动态风险,经验判断的模糊性无法应对复杂地质的突变危机

边坡监测:构筑矿山"立体感知网"

开物信息智能边坡监测系统深度融合物联网、北斗定位、AI算法三大核心技术,打造“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为露天矿山提供全时域、多维度的安全守护。

1. 毫米级精度监测,隐患无处遁形

搭载高精度北斗/GNSS位移监测站、倾角传感器、地下水位计等设备,实时采集边坡表面位移、深层形变、地下水位等20+项关键数据,监测精度达毫米级,远超人工巡检能力。

支持定制化布点方案,适应不同坡度、岩层条件,确保监测无死角,满足政策“全覆盖”要求。

2. AI智能预警,风险提前拦截

基于百万级矿山数据训练的AI风险评估模型,可智能分析监测数据趋势,精准识别边坡失稳前兆。

系统自动触发,通过平台弹窗、短信、App推送等多渠道告警,为企业争取48-72小时应急处置窗口,防患于未然。

3. 双基地雷达,超高精度超大范围的实时监测

开物与北京理工雷科防务共同推出的技术含量高、适用范围广的双基地形变监测雷达,充分利用开物星空的星际矿联网技术赋能,可对边坡表面形变进行连续监测,获取表面形变变化趋势,并进行临滑预警,其探测精度为0 . 1 m m,最大可覆盖数十平方公里,可长期固定对目标进行监测,获取变化趋势,并进行相应的预警。

4. 数字孪生平台,管理一目了然

通过构建边坡三维数字孪生体,直观展示监测点分布、实时数据、历史趋势及风险热力图,帮助矿企实时观测边坡数据,做到一屏感知,全面知晓。

AI视频分析:全方位行为及异常识别

开物信息为矿山安全架设全方位行为及异常识别监控系统,针对矿山“产销运结”各环节中的异常点及风险行为进行快速识别并预警。目前,开物信息已实现200多种行为及风险点的识别(如电子围栏、危险区域识别、佩戴安全帽识别、人员睡觉识别等),通过算法模型对视频流进行深度理解,实现从“看见”到“看懂”的跨越

从被动抢险到风险预见,从人海战术到智能防控,我们正在重塑露天矿安全边界。当无人机群掠过矿坑自动比对地质模型,当边坡上的传感器将岩体"呼吸"转化为预警信号,矿山的安全管理已然进化出"防患于未然"的智慧基因。